配资方案 赫鲁晓夫倒台时曾对此人说:你会比我下场更惨,谁想竟一语成谶
说起苏联的解体配资方案,人们常会联想到赫鲁晓夫,尽管苏联是在他下台后几十年才解体的。
赫鲁晓夫倒台之时曾经对一个人这样说:你会比我下场更惨,谁想到居然一语成谶。
推翻赫鲁晓夫政权
赫鲁晓夫下台将近24年,他是如何从风云人物变成平民百姓的呢?前苏联著名历史学家罗伊·梅德韦杰夫(曾被称为持不同政见者)在前苏联知识协会出版社的一期《论据与事实》周报上,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
赫鲁晓夫的下台与谢列平有关,他曾被看做是国家一把手最可能的人选,但他却未能成为一把手。
展开剩余93%赫鲁晓夫的下台可以说是谢列平一手策划的。
1964年夏末秋初,正当赫鲁晓夫在南方度假时,苏共中央主席团扩大会议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召开,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中央书记苏斯洛夫和谢列平公开提出撤销赫鲁晓夫党内外一切职务的问题。
这场密谋的中心人物是苏斯洛夫和谢列平,决定性人物是苏共中央书记勃列日涅夫和国防部长乌利诺夫斯基。
赫鲁晓夫在1964年头9个月中,有135天在外地视察,这为宫廷政变提供了良机。
经过私下“串联”,在取得大多数人支持后,撤换赫鲁晓夫的中央全会才拉开帷幕。
1964年10月13日的上午,赫鲁晓夫被勃列日涅夫紧急通知,召开全会讨论农业问题。
在会议上,谢列平的发言相当激烈,认为&34赫鲁晓夫不能再留在党和政府领导人的位置上了”。
米高扬简要地谈了涉及赫鲁晓夫的一些国际政策问题,如苏伊士运河事件、柏林事件,加勒比海危机。
米认为赫鲁晓夫“在农业问题上犯了许多错误”。
但是米高扬却不赞成解除赫鲁晓夫的职务,他认为没有必要。
这遭到了谢列平的强烈反对,他非常不赞同米高扬的观点,随之也有很多人开始支持谢列平,批评米高扬。
这一次会议开了很长很长的时间,苏联当时的中央委员都聚在一起。
后来会议便不再进行发言了,不过赫鲁晓夫是否要被解除职务的问题还是提上了议程。
除了米高扬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人表示希望赫鲁晓夫留任。
所以他也随之放弃了自己的建议。
在四面楚歌之中,赫鲁晓夫根本没有转圜的余地,他只能含泪在决议上签字。
于是,在1964年10月15日早晨出版的报纸上,苏联人民便看到了赫鲁晓夫被解除党内和政府中职务的新闻。
反对赫鲁晓关的“和平阴谋”之所以能够成功,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他自己在执政的最后几年一个接一个地砍掉了支撑自己权力的支柱;第二个原因是谢列平。
可以说,赫鲁晓夫对谁只没有象他对谢列平那样表现出极大的信任,并使他在党和国家职务的阶梯上得到迅速擢升。
在很短时期里,谢列平就从一个普通中央委员晋升为主席团委员、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中央书记……
有一句苏联俗话说得好:天啊,请您使我们摆脱自己友人的纠缠吧,至于敌人,我们自己总是能找到对付办法的。
但是谢列平完全失算了。尽管他毕业于哲学、文学和历史研究院,但对苏联的历史却了解得很差。
他确信,勃列日涅夫是一个过渡性的、暂时的人物,对付他非常容易,在打垮了赫鲁晓夫这个庞然大物之后,对付一个只能算得上是赫鲁晓夫浅淡影子的人,难道还会有什么困难吗。
从谢列平后来的下场来看,他无疑是轻敌了。
谢列平后来回忆起,在赫鲁晓夫被打发退休的那次全会结束后,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全体成员和他告别。
也正是在这时候,赫鲁晓夫对他的结果说下了定论,赫鲁晓夫说:“他们也会这样对你的,说不定更糟……”
谢列平当时可能只是冷笑了一下。但经验丰富的赫鲁晓夫没有说错。他的话应验了……也许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不该参与推翻赫鲁晓夫?如果赫鲁晓夫继续执政,他们的境遇可能会好些。
一语成谶的下场
谢列平的仕途始于1940年10月2日。
正是在这一天出台了关于高等教育将收费、奖学金将只发给优等生的命令。
而谢列平曾作为志愿人员开赴芬兰战争前线,在共青团滑雪营服役。
等他返回学院时,有些科目自然没有考试成绩,根据新的法律,他没有希望获得奖学金。
然而当时莫斯科市的团委书记却将他安排到了团市委体育处负责相关的工作。
1942年,谢列平被授予红星勋章,不久被调到共青团中央工作,先后任书记、第二书记。
谢列平任共青团领导最风光的那几年是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期。
赫鲁晓夫器重年轻人,许多工作放手让团员们去干。
谢列平缩减了领工资的工作人员的编制,各共青团区委只保留两名脱产干部,其他所有人的工作都属社会义务性质。
一开始,谢列平是非常拥护赫鲁晓夫的,他还曾经在1957年因为维护赫鲁晓夫和伏罗希洛夫元帅争执过。
赫鲁晓夫对这位年轻的战友作出了应有的评价。
1958年12月25日,谢列平成为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这一年他才40岁。
三年之后,他又被选举为中央书记。
这条晋升之路不可谓是不平坦。
他在克格勃的工作时间仅仅只有三年,但是却得到了许多重要的职位,最重要的就是成为了赫鲁晓夫的副手。
这些都是相当有分量的职务,这也让谢列平成为了当时苏联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赫鲁晓夫对谢列平可以说是绝对的信任,这份信任在任何人身上都没有过,很多重要的事情,赫鲁晓夫都会交给谢列平去办。
但是,赫鲁晓夫总是因为不高的文化水平弄出一些让全国上下当笑料的不理智的和愚蠢的新花样。
并且他还不断地进行人事变动,把中央委员像小孩子在内地呼来喝去。
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所以包括谢列平在内的一批党内领导人便商议推翻赫鲁晓夫。
但是谢列平没有想到的是,尽管已经推翻了赫鲁晓夫,自己依然没有走上权力之巅。
起先人们都把勃列日涅夫当成一位软弱的、临时性质的领导,而国家需要的是一位强有力的人物,因此人们认为,勃列日涅夫将不得不让位于一个更加强有力的领袖——谢列平。
包括谢列平看待勃列日涅夫也是这样的,他觉得勃列日涅夫的能力不足以当一个大国的领导人,最多也只能到州这个级别的普通干部。
因为他的理论知识实在是太匮乏了,连发言稿都没有办法自己写。
谢列平在赫鲁晓夫下台后得到了提升,进入了中央委员会主席团。
谢列平一下子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同时兼任党内和行政管理四个重要职位,成为可以与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等人平起平坐的党内显要之一。
有了这些政治资本,谢列平心目中的勃列日涅夫只不过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依仗自己在共青团和国家安全部的势力,谢列平开始筹划自己的政治宏图。
谢列平与勃列日涅夫不同,勃列日涅夫从未对工作有太大的热情,而谢列平对工作却是全身心的投人。
勃列日涅夫在“集体领导”班子中,无论是在资历上还是在领导才能方面都表现平平,因此他时刻感觉到自己在党内最高领导地位的不稳固。
对他构成威胁的首先是年轻而颇有野心的谢列平。
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之间很快有了嫌隙。
福兮祸所依。在老谋深算的勃列日涅夫面前,谢列平太年轻又轻狂,当然不是勃列日涅夫的对手。
一开始,鉴于谢列平在此次政局变换中起了关键作用,因此,勃列日涅夫对谢列平既要“重用”,又要加倍提防,逐步加以清除。
勃列日涅夫先从改组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着手。
1965年12月,勃列日涅夫以让谢列平“集中精力”从事党中央的工作为由,解除了他在政府机关中的所有职务。
接着,谢列平一位有力的支持者、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叶戈雷切夫被解除职务,调任苏联驻丹麦大使。
这两件事使谢列平的权力受到削弱。
1967年7月,谢列平被选为苏联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
苏共中央随后宣布:鉴于谢列平已调任苏联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中央全会解除他苏共中央书记职务”,这样,谢列平又被逐出了苏共中央高层决策圈,仅在政治局里保留一席虚位。
不过,即便担任工会首脑的角色,精力充沛、广受欢迎的谢列平仍然让勃列日涅夫感到不舒服。
“谢列平是个精力充沛的人,他开始到处走访工厂,与工人们交往,”扎米亚京讲述道。
“风气为之一变,人们可以随便去找他,他一定加以接待,倾听意见,提供帮助……然而谢列平已经很难工作。”
自他调入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之后,一举-动都感到受人排挤。
“他在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工作期间所提出的建议,或被束之高阁,或被避而不答,谢米恰斯内讲述道,“谢列平面对自己的积极分子们,陷入了傻里傻气的境地:他干劲十足地采取行动,他的各种设想却连连落空。”
勃列日涅夫依然将谢列平视作对头。
谢米恰斯内继谢列平之后担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他和谢列平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特殊关系,勃列日涅夫动用组织手段,解除了谢米恰斯内克格勃主席的职务。
1967年,勃列日涅夫安排他的亲信安德罗波夫接替谢列平担任克格勃主席的职务。
同年,谢列平的一些强有力的支持者,如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叶戈雷契夫因批评勃列日涅夫的中东政策而被解职,列宁格勒第一书记也被解职,内务部部长被派到罗马尼亚、国家广播电视委员会主席被派往澳大利亚、塔斯社社长被派到非洲,至此,谢列平的党羽基本被清除干净。
当勃列日涅夫不动声色、有步骤地运用“正常的”组织手段,剥夺谢列平的一个又一个重要领导职务,又将他身边的亲信清除之后,谢列平就成了孤家寡人。
1975年4月,谢列平被调任全苏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副主席。
这一任命,无疑带有嘲弄的性质。
让谢列平分管生产技术学校课本的工作。
最让他吃惊和愤怒的是如今与之打交道的那些官员不遵守诺言的行为。
他已经习惯了他的命令立即得到执行。
而这里的官员们却对他的话公然进行抵制:既然谢列平已经失宠,干吗要急忙执行他的指示?
勃列日涅夫为人狡诈、顽强,不达到自己的目的决不罢休。但他并不急于求成,他常常隐瞒自己的观点和企图,悄无声息,不引人注目地清除掉他不喜欢或者认为危险的人。
他为保住权力持续斗争,直至生命的最后时日。
勃列日涅夫外表上始终善气迎人,却狡猾地瓦解了谢列平的团队。
谢列平的三四十名亲信被发落到四面八方,大部分派往一些无足轻重的国家工作。
在不久之后召开的中央全会上,谢列平被解除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
至此,谢列平被踢出了苏联政治舞台。
1984年谢列平被打发退休。
谢列平的退休金很微薄,最后几年他的生活穷困潦倒。
要是他在克格勃工作时与别人一样拿了将军军衔,那么退休金要可观一些。
退休十年后的1994年,谢列平死于心脏病发作。
谢列平最终还是像赫鲁晓夫所说的那样,也被一步一步排挤出了权力中心,甚至下场更为凄惨。
多行不义必自毙
谢列平起先追随赫鲁晓夫,但后来却一手策划拉他下马,可惜的狼子野心没有得以实现。
谢列平本想将赫鲁晓夫铲除之后,勃列日涅夫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对于谢列平来说,勃列日涅夫的能力和知识都不是他的对手。
但是事实证明,谢列平不仅是轻敌了,而且是完全轻敌了,他没有料到勃列日涅夫的手段会如此高明。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终也被手段更高明的勃列日涅夫给排挤出了权力的中心。
参考资料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谁把赫鲁晓夫赶下了台》
《前苏联政坛一颗新星的陨落》
-END-
作者:理理
编辑:墨浓配资方案
发布于:天津市捷希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配资方案 光洋股份:公司产品暂不涉及储能领域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