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动中把握亚洲市场结构性增长机遇
作者:匡正 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
全球市场:投资策略仍应维持地域多元化
过去几个月,美国贸易关税引发全球多个资产类别波动加剧,为投资者带来重重挑战。尽管关税的不确定性暂时主导了市场的情绪,亚洲市场因为各种有利因素而整体表现较好。
亚洲市场仍然保持长期结构性增长动力,凭借其稳健的结构性增长及多元化的本地机遇继续吸引资金流入,这将有望抵销关税所带来的部分影响。在亚洲,我们依然看好中国、印度及新加坡等展现出经济韧性的市场。中国及亚洲的专业制造业的技术能力集中,不易被取代,中国经济的韧性及结构性增长机遇依然明显;虽然地缘政治冲突可能会导致印度股市短期内波动加剧,印度或将受益于发展迅速的数字化进程以及政府对于制造业的关注;在目前不确定的贸易局势中,新加坡受影响的程度相比亚洲其他市场较为轻微。
亚洲市场之外,我们已将美国股票的观点重调至偏高。预计美国2025年经济增长或将维持正面,但将放缓至1.6%的水平。随着关税相关的整体风险有所缓和,我们预计资金从美元资产流出的速度将减缓。企业盈利增长预期降低将带来上行空间,潜在的减税也可能成为市场乐观情绪的另一个推动因素。然而,美国的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正面预期将会缓和资金流向欧洲的趋势,我们因此将欧洲股票的观点调整至中性。在其他地区,阿联酋也提供结构性的投资机遇,且关税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少。
中国市场:继续看好高质量成长和深度价值股的结构性机会
我们预计,未来随着降准降息进一步落实,结合股票回购、公募基金发行回暖以及保险资金积极入市的背景,A股的总体流动性环境依然较为有利。
投资主题方面,我们继续看好高质量成长和深度价值股。
首先,我们依然看好独立自主的中国科技创新,AI+行情有望延续。2025年AI应用加速渗透以及AI Agent开启规模化落地,我们看好能够率先探索在细分领域应用落地的国产应用厂商。此外,算力基础设施的国产替代也可能会加速。
其次,我们看好政策发力下的中国内生消费需求。政策短期将继续带动商品消费修复,但标的选取上需要更加注意自下而上的逻辑。
最后,我们认为红利资产,尤其是核心优质央国企或将继续受到青睐,除了央企制造和新型电力系统,食品饮料等泛消费领域的红利新视角也值得关注。
专注人工智能的应用和长期结构性趋势
虽然评估关税对经济的全面影响仍需时间,但我们不应忽视创新和长期结构性趋势的潜力,它们在低息及减税的双重支持下更具优势。
在亚洲,我们看好以本地市场为主的通信、工业、非必需消费品及金融企业。人工智能主题对通信行业的利好多过科技行业,因为通信行业内包含更多的人工智能应用相关企业。 同时,亚洲的非必需消费品行业也因政策支持而表现优于其他地区。
在美国,我们继续关注多元化布局,从“七大科技企业”扩展至科技、通信、金融及工业。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创新热潮并未冷却,企业的第一季盈利报告显示云端收入稳健,并且公布了2025年主要的资本支出计划。整体盈利增长预期已被下调,为超出预期的上行提供了空间。我们的行业策略倾向大型企业的优质股票,尤其看好服务业多于商品。科技变革、就业回流及再工业化持续为各行业提供结构性机遇。
同时,我们看好欧洲的工业、金融及医疗保健行业。在经历长期投资不足之后,欧洲目前视国防和自动化为策略重点,这将推动更多的工业活动和研发。
采用多元资产和主动策略管理风险
目前看来,政策及地缘政治风险依然较高,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被视为首要担忧。虽然我们预计美元走弱的趋势将减缓,但在全球贸易动荡发生之初,美元作为避险货币的吸引力暂时减弱,这表明在管理投资组合时,货币风险不容忽视。
债券策略也同样专注于优质、多元化和主动型管理。随着多个成熟市场的央行认为经济增长比通胀压力更重要,息率有望继续下调,这将有利债券的表现;同时,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也将为新兴市场提供进一步降息空间。
我们偏好7至10年长久期的英国国债,以及欧元和英镑计值的投资级别企业债券,借此在美国市场以外寻求具吸引力的潜在收益及多元化资产配置机遇。
发掘相关性较低的资产以增强多元化配置
在市场波动加剧时,通过相关性较低的资产来实现进一步多元化的配置尤其重要。鉴于黄金历来在市场波动中表现稳健,我们仍然看好黄金,并视其为对冲突发风险的避险工具。今年至今美元走弱及央行持续买入,均有助支撑金价维持高企。目前投资者可通过多种渠道投资黄金,作为多元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此外华夏配资炒股,我们预计基础设施建设或能带来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同时专注于可再生能源,以把握日益增长的潜在机遇。随着各国政府积极推动城市化和国家安全,基建投资持续吸引资金流入。数字经济的增长也正在推动云计算、数据中心及网络设备的庞大需求,以支持人工智能的应用。
捷希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